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4:59    次浏览
一提到林则徐,人们肯定想到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著名诗句,林则徐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感,以及清正廉洁、刚正不阿的品格,无论什么时候看了都让人动容。从办实务的方面说,林则徐是当时官员的典范,能干事会干事,受到朝廷上下的一致称赞。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表现出的智慧、胆识、魄力都无人能及。首先他的禁烟是动真格的,打破了官场勾结走私谋利的潜规则。更难得的是,他禁烟不禁商,允许和鼓励正当的贸易,在当时很有远见。 但从开眼看世界来说,林则徐所做的并不彻底,他看到了差距却没有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。这是他最可惜之处。面对这场不对称的战争,林则徐心知肚明,但是他不敢公开讲。他被贬新疆时曾私下跟人说,外国人放炮像我们放排枪,不但移动方便而且连续发射,射程又远,敌人能打到我,而我们打不到敌人。这种打法从来没见过,就算是调百万貔貅来也只能是临阵哄吼两声。 这是私底下的林则徐,我们在他的公开言论中看不到这样的忧虑。相反,在他的奏章中充满着盲目的自信,认为英国人穿戴紧身,行动不便,根本没有战斗力,一个老农就能把他们撂倒。林则徐甚至放话说,没有我大清朝的茶叶,外国人将大便不通而死!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,壁立千仞无欲则刚”,林则徐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,他几乎没有沾染官僚系统的通病。 但林则徐有个致命的弱点:过于谨慎,太在乎清誉名声,太重视人们的评价。林则徐即使被撤职查办流放新疆,他依然是清流的精神领袖。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看来,林则徐是当时被膜拜的神话,只要有他在,英人根本不算回事。 林则徐为自己的名声所累,面对“万马齐喑究可哀”的舆论环境,他作为一个先觉者却不敢有所作为,去挑战沉睡的人。魏源受林则徐主持编纂的《四洲志》启发,并以《四洲志》为蓝本编著成《海国图志》,此书在国内几乎没有影响,但却启发了日本明治维新,推动了日本的崛起,甲午一战,大清国惨遭日本蹂躏。因为林则徐的谨慎或者说他所代表的一批士大夫的保守,这个封闭自大的帝国,错过了一次觉醒的机会,只有等到狼烟四起时才被惊醒。 ('战场档案'还原最真实的战争现场,探讨人与天、人与地、人与物、人与人的互动规律。情场如战场、商场如战场、官场如战场、人生如战场,更多精彩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zhandangan,长按可复制)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继续阅读: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 日本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:首页 历史» 林则徐作为先觉者却不敢有所作为,使中国错失良机,惨被日本蹂躏